5月31日訊 NBA西部決賽G5,獨行俠124-103大勝森林狼,大比分4-1晉級總決賽。
賽後,籃球解說員王曉晨發文談到了獨行俠,內容如下:
換來歐文,PJ,加福德,選中萊夫利,獨行俠用兩個交易截止日和一個選秀夜,就從西決再進一步,時隔13年重返總決賽。這裏邊確實有不少值得其他隊學習的經驗。
其中換歐文PJ加福德這三筆交易,當時的評價都是爭議很大。獨行俠敢於拍出寶貴的交易籌碼去賭,最終的結果證明有賭才有贏。
當你的球隊達到一定水準,已經難以從選秀裏穩定獲得合格輪換以上級別球員的時候,要想再往前走就必須主動,必須進取,必須有所作為。任何交易都有風險,但錯過機會才是最大的犯罪。
獨行俠一直是一個進取的團隊,包括能得到東契奇的機會也是他們爭取來的,大膽用5號簽+來年首輪做了這筆交易。如果他們覺得“特雷楊也是不錯的球員,額外搭上一個首輪簽是不是風險太大了”那也就沒有後來的故事了。
獨行俠也是做過很多嚐試,經曆過很多失敗。他們換來過隆多,給過巴恩斯頂薪,簽過小喬丹,在東契奇到來第二年換來了波神,就在去年休賽期還簽過格威。他們不是什麽撞大運的球隊,而是一步步摸著石頭走到這的。
具體地看,歐文這筆交易當時主要有兩個爭議,1是歐文在籃網時期不能穩定出勤,過多的場外因素以及和球隊的矛盾,導致當時都沒有太多球隊願意出高價 。2是當時獨行俠透支了深度換歐文,這到底是不是升級?還是讓球隊實際上更脆弱了?最終獨行俠那個賽季丟掉了原本很有希望的前六機會,為了保簽一路跌出附加賽
關於1,所謂樹挪死人挪活,同樣的橘子在淮南淮北味道就是不一樣。最終證明隻要換了環境歐文也可以是正常出勤沒有負麵場外的球員,這些都是可以想辦法解決的。而場上的水平這是擺在那的,是實實在在能幫到球隊的。交易的時候還是應該主要看水平,而想辦法解決其他問題。這樣的案例曆史上也不罕見。
關於2,在NBA越強的球員就越難獲得,千軍易得一將難求。角色球員沒了不難再找,而能得到歐文這種級別球員的機會,過了這村就沒這店。換來歐文之後,獨行俠休賽期簽了格威,瓊斯,埃克薩姆,選了萊弗利Omax,又交易了PJ和加福德,在角色球員這塊大量試錯,不行就換。雖然籌碼和空間有限,試錯的機會也是有數的,但畢竟比換球星還是容易多了。
而加福德和PJ的交易,當時不看好的主流觀點主要有1.PJ在黃蜂並不是一個水平很高的球員,是否值得用首輪換?2同時換來兩個前場球員,能物盡其用嗎?會不會內線球員冗餘了?
關於1,這是另一種意義的樹挪死人挪活。PJ在黃蜂確實一般,三分不穩定導致他進攻效率波動很大,防守端黃蜂讓他嚐試小球5,護框水平也不理想。但是到了獨行俠之後他能享受東歐更舒服的喂球,同時沒丟掉可以懲罰小個錯位的持球戲份。防守端絕大部分時間穩定在4號位,發揮第二護框以及換防的作用,最終打出頂級角色球員的表現,在西部真正最凶險的對雷霆係列賽裏大放異彩,成為破局點。
關於2,這就是不管全世界說什麽,你要知道你自己要什麽。這樣即使錯也錯的有價值,錯了之後你可以修正自己的認知。外界再有名氣有水平的專家,他對你這個隊的認知也未必比你自己清楚。很多球員和教練接受采訪的時候都會強調“不要受外界噪音幹擾”。獨行俠明確了就是要堆積前場體型,用高水平內線替代此前的低水平內線,這樣也就不存在冗餘。
幾筆交易裏涉及雷霆的部分,又證明獨行俠管理層吃透了雷霆,吃透了普雷斯蒂。
他們認準了雷霆不會用高順位選一個切特替補,而更會傾向於選可能作為吉迪替補、攻防兼備的卡森。雷霆為了未來資產可以吃下貝爾坦斯這樣的合同。雷霆為了未來能搏更高價值的首輪互換,願意出價值不高的24首輪。太懂雷霆了。
交易的時候足夠了解你對家的需求和交易邏輯,真的可以事半功倍,相當於看著對麵的手牌在出牌。
當然獨行俠做的所有這一切,都不能確保他們的成功。沒有穩贏的操作,除非其他玩家都是傻子。但是學習和理解獨行俠這一路的步步為營,抓大放小,賭的收益和風險分別是什麽,還是能幫手机看片网站對於“建隊”這件事兒有更深刻的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