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球之所以被無數人稱之為是一門藝術或是一場表演,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這是一項明顯帶著視覺感官的運動。
也就是說,除了踢球本身,和它與之相關的一切,其實都是構成一場精彩比賽的關鍵要素。
而在這當中,球衣無疑扮演著最為重要的角色之一。無論是透過屏幕,還是親臨現場,球衣可能都是最先映入觀眾眼簾的事物之一(你當然也可以辯駁說是草坪,我沒有任何意見),雖然球不是它在踢,但奇怪的是,球衣卻將很大程度決定一場比賽的美感。
可遺憾的是,你應該知道我想說什麽,在神州大地上,幾乎各個運動代表隊的球衣都能醜出天際,什麽乒乓球、羽毛球、籃球等等都不說了,光是這奧運會的曆屆代表團的製服,就能土出無數座黃土高坡。
當然,這終究是一個足球號,咱們還是談足球。在這所有運動隊中,尤其以中超各隊的球衣最為惱火。暫且不談比賽質量如何,單是一場發生在長春冬季的中超聯賽(沒有任何對長春不敬的意思,就事論事),那枯黃的草坪加上兩隊醜陋的球衣,就足以讓一場觀感本來隻有59分的比賽,降至9.87分。
除非你是長春,或者客隊的死忠球迷,否則,我實在佩服你能夠花兩小時看完這樣一場土味十足的較量。
不過,眾所周知,中超球衣的惡心很大程度上其實源於耐克的不作為,你也可以說是中國足協的不作為。當2019年,耐克和中超公司續約簽下長達10年的打包讚助合同時,醜陋的命運就已經注定。
目前,距離合約走完還有4個賽季,但不管反對的聲音多麽鼓噪,耐克始終堅持自我,沒有在設計上做出任何改變。
醜,是它始終如一的風格。
看看本賽季中超各隊的球衣吧,你覺得和十幾年中超賽場的球衣有本質的區別嗎?說真的,單就我個人而言,完全沒有任何購買的欲望。
但有一說一,當初並不是所有俱樂部都同意這種打包的方式來設計球衣,總有俱樂部還是有自己審美觀。不過,最終在是否和耐克續約的投票結果來看,在16家中超俱樂部中,6家選擇棄權、7家同意,隻有3家反對。
這個結果,也就釀成了中超觀感的大幅度受損。有時候,你實在不解,按理說,中國在各方麵的發展速度都已經如此飛速了,為何在審美這一環不進反退?
就拿球衣來說,什麽歐洲、南美、日本咱就不提了,那是天花板,單是東南亞各國聯賽的球衣,都能秒殺咱們,不是說他們的球衣有多麽多麽好看,而是你至少能第一眼就察覺出,他們至少在球衣設計上是用了心的。
套用米盧的話來說就是,“態度決定一切”。
球衣,不僅是一支球隊的門麵,更能通過它在商業層麵賺取收益,但在中國,即便是在中超市場最為繁榮的那些年裏,你也找不出一件好看的球衣。
這很詭異,一方麵,你可以豪擲千金引入頂級外援,打造所謂的世界第六大聯賽,另一方麵,你又舍不得在球衣設計這樣細微卻又無比重要的事情上花功夫。
我始終堅信,中國肯定不缺優秀的設計人才,但遺憾的是,目前呈現在手机看片网站眼前的大部分球衣都堪稱災難。
除了三級職業聯賽的球衣,那些參加全運會的隊伍所穿的球衣,同樣保持著“樸素”的一貫風格。
而目前正在全國各地激戰正酣的各省市的“超級聯賽”,則延續了中國足球的光榮傳統,大部分球隊的球衣都是滿滿的廉價打包風。
按理說,諸如此類的比賽很多都是以文旅的目的在進行,你花點心思去設計一款好看點的球衣,有這麽難嗎?
一款好看的球衣,不僅能創收,更是代表了你這座城市的形象,明明是一舉兩得的事情,就是死活做不到。中超還有耐克這個障礙存在,你各地的超級聯賽,為什麽就不能設計出一款別出心裁讓人賞心悅目的球衣呢?
關於這個無解的問題,我隻能以一個直男的角度得出答案。這可能是一個根植於骨子裏的東西,否則,你實在難以理解,當你已經離開中學校園快二十年後,你發現眼下大部分的中小學校服,依然和你當年穿的沒有太大的區別,他們和球衣一樣:醜,是它唯一的特征。
你搞不懂,那些設計出的它人,到底是通過怎樣的先進的理念,才能設計出一件360度無死角難看至極的衣服。
但話又說回來,在中國足球的曆史上,不是沒有出現過好看的球衣,在甲A時期,無論是早年間的北京國安,還是至今我個人認為是中國球衣曆史上最好看的上海申花,其實都有過賣相極好的球衣,可那樣的好時光卻太過短暫。
不過,往好的方麵看,目前在中國各級賽場上,也不全是那些土的掉渣的球衣,無論是中甲的陝西聯合、中乙的溫州,還是女足乙級聯賽的海南無限海岸隊,都有著設計感極強的球衣。
簡單來說,如果我是這三隊的球迷,或是球衣收藏愛好者,我肯定會毫不猶豫的買單。
眾所周知,一個國家的足球不能隻看國家隊的成績,對手机看片网站而言,更是如此,在國足長期處於萎靡的時候,那些有著決定權,有著話語權的人,其實真的更應該將球衣這樣的“小事情”處理妥當,隻有當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物都得到提升後,一個國家的足球才會慢慢形成自己的獨有文化。
這並沒有多難,畢竟,如果連老撾聯賽的各隊球衣,都能碾壓咱們,咱們還有什麽借口呢?
本文授權自公眾號:梁正的森林